導讀:雨水節氣在24節氣里順序是第2個,是屬于春天的節氣,雨水的含義明顯,就是冰雪融化,降雨增多,雨水時節不少地方都會下雨,還是連綿不斷的那種,讓人苦惱不已。古代勞動人民將雨水分為三候,你知道雨水有三候是指的哪三候嗎?雨水三候分別是什么呢?接下來和小編一起去探究下吧。
雨水有三候是指的哪三候
我國古人將雨水劃分為三候,分別是一候獺祭魚;二候鴻雁來;三候草木萌動。其中一候對應的花信為菜花,二候為棠棣,三候為李花。
(資料圖)
一候獺祭魚,指的是雨水時節,水獺開始捕魚了,捕捉到魚后它們會將捕獲的魚排列在岸邊展示,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后再享用。
二候鴻雁來,指的是五天過后,南方天氣暖,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,候鳥是隨著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幻而往來,以適應氣候。
三候草木萌動,指的是再過五天,天地間陰陽交泰,出現生機,草木乘此生機,開始萌動,在“潤物細無聲”的春雨中,草木將開始抽出嫩芽。從此,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。
雨水節氣的含義是降雨開始,雨量漸增;但雨水不僅表征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,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。雨水前,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。雨水后,人們則明顯感到大地回暖。
雨水在二十四節氣中位居第二,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到來。雨水節氣開始,意味著人們進入氣象意義的春天。此時氣溫回升、冰雪融化、降水增多,故取名為雨水,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。
雨水三候分別是什么
雨水三候分別是一候獺祭魚,二候鴻雁來,三候草木萌動。我國農歷將一年劃分為二十四節氣,一個節氣大概有十五天,而又因為古人將每五天稱為“一候”,故每個節氣都有“三候”,每一候對應著當時的氣候特征或一些特殊的物候現象。
雨水節氣的含義:冰雪融化,降雨增多
雨水是24節氣的第2個節氣,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(公歷2月18-20日),太陽黃經達330度時,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。此時,氣溫回升、冰雪融化、降水增多,故取名為雨水。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歷2月18日或19日開始,到3月4日或5日結束。雨水和谷雨、小雪、大雪一樣,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?!对铝钇呤蚣狻罚骸罢轮?,天一生水。春始屬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繼之雨水。且東風既解凍,則散而為雨矣?!币馑际钦f,雨水節氣前后,萬物開始萌動,春天就要到了。如在《逸周書》中就有雨水節后“鴻雁來”“草木萌動”等物候記載。雨水過后是驚蟄。
雨水怎么調理身體
從雨水節氣開始氣溫逐漸回升、降水逐漸增多,但冷空氣在減弱的趨勢中仍與暖空氣頻繁較量,所以市民還是要注意保暖。雨水節氣養生要記住三要素,即防“倒春寒”、健脾祛濕和準備養陽。
“雨水”節氣容易出現“倒春寒”天氣,對老年人和小孩的健康威脅較大:老年人血壓會明顯升高,容易誘發心臟病、心肌梗塞等;小孩則容易感冒和發燒。
“防倒春寒”首先要注意春捂,氣溫升幅不大盡量少脫衣。一般日平均氣溫10℃以下需要捂,春捂原則是“下厚上薄”,捂的重點在于背、腹、足底。
“雨水”節氣后,降雨增多,不少人會出現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瀉等癥狀。這一時期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,健脾祛濕。最簡單的辦法便是食療,比如芡實蓮子苡仁湯。芡實和蓮子可健脾益腎,苡仁健脾祛濕,加點陳皮還可醒脾行氣開胃。
“雨水”節氣后,養生方法還應逐漸從“秋冬養陰”過渡到“春夏養陽”。按摩腹部不失為養陽好方法。具體方法是:仰臥床上,以肚臍為中心,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200次左右。一來有利于促進消化,排除脾胃濕毒,二來有助于腹部保暖,有利于保證睡眠質量。